发布日期:2025-06-25 07:04 点击次数:182
5 月 17 日,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会议期间,浙江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大模型——“智者非洲( Ubuntu AI)”。
“智者非洲( Ubuntu AI)”的发布,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团队主动拥抱AI技术,与该校信息技术中心团队深度开展跨界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具有重塑学术研究基层逻辑,推进人文科学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在价值追求层面,“智者非洲 (Ubuntu AI)”的英文名取自非洲哲学乌班图——“Ubuntu”,寓意集体共享精神。这一命名既象征对非洲本土智慧的尊重,更是通过AI技术将“集体共享”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学术生态。以大模型为基石,全球研究者可实现跨机构数据互通、协同推理、成果互鉴,打破“数据壁垒”和“地域孤岛”,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共同体”。
在技术创新层面,“智者非洲”大模型依托浙师大信息技术中心,自主构建了以智能体、垂直领域大模型为核心的“RAG+微调”的混合方案技术路线,采用三层六平台的系统架构,实现了垂直领域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与前中后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数据资源层面,“智者非洲”大模型依托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汇聚了30多家非洲本土研究机构资源,构建起较为丰富的非洲研究语料体系,覆盖学术论文、专著、智库报告、区域发展白皮书、官方文献等6大类,包含10000+高质量文献,超3亿字符的专业语料。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刘鸿武教授为代表的浙师大非洲研究团队,30多年来扎根非洲大陆开展实地调研,积累了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区域国别学系列丛书》为代表的200余部著作,数千篇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为大模型注入了宝贵的一手数据,使其推理更具“在地化”的深度和准确度。
在全球非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西方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土话语体系的建构相对滞后。“智者非洲 (Ubuntu AI)”通过注入中国学者30 余年积累的一手田野研究数据,借助 AI 算法重构知识生产逻辑,使非洲研究不再局限于西方理论框架的“数据验证”,而是基于在地化数据,形成具有中国视角和立场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为中国在区域国别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智者非洲 (Ubuntu AI)”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平台,面向全球的非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具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持续推进国际学术共建,打造一个开放协作的全球研究网络;主动构建知识生态体系,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非洲研究智能平台;不断深化学科赋能,利用 AI 技术革新传统区域国别研究方法和路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健 通讯员 单敏)
Powered by kaiyun体育app官网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